
文:#J媽
因為我並沒有對孩子說:
「為什麼你就是不乖,總是惹我生氣!」
我是說:
「我看見地方被弄得亂七八糟,我希望有人可以負責任把房間還原,但是一直沒有人回應我,我現在的心情好糟糕」說完轉身就走,躲在房間一會,陪伴自己的感覺一下。
不想複製上一代,讓孩子承擔自己的情緒,也不願自己成為孩子心中(或別人眼中)暴跳如雷的媽媽。我努力在孩子面前隱藏自己真實的感受,結果弄得自己好委屈,也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好媽媽。
我們很習慣地說:「是XX激怒我!」
沒有人應該要為別人的感受負責,以指責對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,只會令雙方的連結中斷,親子關係愈走愈遠。
坦誠溝通 比 糖衣溫柔更重要
現在,我明白每個人都有權擁有自己的所有感覺,我不再為動怒而感到羞恥、內疚。
發怒,並沒有錯。
重點在 : 我們該如何健康地表達自己的感受, 才能令我在孩子面前變得更真實,我們彼此的連結更穩固?而我也不用再委屈自己?
若你想獲得更多 Mamasoul 正念育兒資訊,歡迎關注我們☺️或參加我們為媽媽設計的活動,讓我們成為你的同行者,為你育兒路上加油打氣。💪🏼❤️